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

平安夜 (Silent Night) –– 歌詞(+音標)+譜



Silent night, holy night
['saɪlənt] [naɪt], ['hoʊli] [naɪt]
平安夜,聖善夜!

All is calm, all is bright

[ɔːl] [ɪz] [kɑːm], [ɔːl] [ɪz] [braɪt]
萬暗中,光華射,

Round yon Virgin Mother and Child

[raʊnd] [jɑːn] ['vɜːrdʒɪn] ['mʌðər] [ənd] [tʃaɪld]
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,

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

['hoʊli] ['ɪnfənt] [soʊ] ['tendər] [ənd] [maɪld]
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,

Sleep in heavenly peace
[sliːp] [ɪn] ['hevnli] [piːs]
靜享天賜安眠,

Sleep in heavenly peace

[sliːp] [ɪn] ['hevnli] [piːs]
靜享天賜安眠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Silent night, holy night!
['saɪlənt] [naɪt], ['hoʊli] [naɪt]
平安夜,聖善夜!

Shepherds quake at the sight

['ʃepərd] [kweɪk] [ət] [ðə] [saɪt]
牧羊人,在曠野,

Glories stream from heaven afar

['ɡlɔːri] [striːm] [frəm] ['hevn] [ə'fɑːr]
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,

Heavenly hosts sing Alleluia!

['hevnli] [hoʊst] [sɪŋ] [ˌælɪ'luːjə]
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;

Christ, the Saviour is born

[kraɪst] [ðə] ['seɪvjər] [ɪz] [bɔːrn]
救主今夜降生!

Christ, the Saviour is born
[kraɪst] [ðə] ['seɪvjər] [ɪz] [bɔːrn]

救主今夜降生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Silent night, holy night

['saɪlənt] [naɪt], ['hoʊli] [naɪt]
平安夜,聖善夜!

Son of God, love's pure light

[sʌn] [əv] [ɡɑːd], [lʌv] [pjʊr] [laɪt]
神子愛,光皎潔,

Radiant beams from Thy holy face

['reɪdiənt] [biːm] [frəm] [ðaɪ] ['hoʊli] [feɪs]
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,

With the dawn of redeeming grace

[wɪð] [ðə] [dɔːn] [əv] [rɪ'diːmɪŋ] [ɡreɪs]
聖容發出來榮光普照,

Jesus, Lord, at Thy birth

['dʒiːzəs], [lɔːrd] [ət] [ðaɪ] [bɜːrθ]
耶穌我主降生,

Jesus, Lord, at Thy birth

['dʒiːzəs], [lɔːrd] [ət] [ðaɪ] [bɜːrθ]

耶穌我主降生。

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

小組加速教學法(Team Accelerated Instruction, TAI)

結合合作學習以及個別化教學,是史雷分(Slavin)於1985年為三到六年級數學而設計。史雷芬指出以往花太多時間在班級管理上,而非真正從事"教學";太過分依賴書本學習而非來自教師之教學活動。小組加速教學法之設計主要基於一個設定:如果學生能自行檢查所學習之教材和自行管理教室,教師則會有更多時間去指導個別學生或同質之學習團體。
(以上文字來源


材料內容

一單元大約20頁,包括:

教學頁 x5
呈現概念

技巧頁
讓學習者實際練習的解題技巧

    異質分組,可問同學或老師
    若有錯,相同難度的題目再進行一次
    1(難度較低)
    2(難度較高)

檢核頁 x2
確認學習者是否會了 (試題)



執行步驟


















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

Everyday 與 Every Day 的差別

Everyday:日常、平常的 (形容詞)。相似於 ordinary。

Every Day:表示 each day。

染色體(chromosome) vs. 染色質(chromatin)

DNA在「染色體」還是「染色質」上面?
兩個說法都可以?
還是只有一個是正確的?



染色體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,兩個層面:
第一,單位 (unit)
第二,組成 (composition)

染色質專指組成 (composition)


因此,
「DNA在染色體上面」,不可以說染色質。

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

IPPA 成人依戀量表

計分

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 (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, IPPA) 量表中的兩子量表 (父親依附與母親依附) 中的三個向度:

「溝通」(communication):受測者自己認為跟依戀對象言語或行為的品質或程度;
「信任」(trust):受測者自己認為跟依戀對象互相了解、關心、信任的程度;
「疏離」(alienation):受測者對於依戀對象生氣,自己所體會到與依戀對象的情感孤立、疏遠程度。(孫育智,民93)




以下藉由學者Ainsworth, Blehar, Waters & Wall(1978)所採用陌生情境(strange situation)實驗分類出的依戀類型做一一介紹:


安全型依戀
(Secure attachment)
此類型的小孩在母親離開時並不會難過,當她返回時會尋求互動。有些小孩對母親的反應很平靜、平緩,因為他們知道母親過一會兒就回來,所以繼續玩玩具,另一些小孩尋求肢體接觸,還有一些小孩在觀察期間只想著母親,當她離開時表現強烈難過。此類型占大多數。
抵抗型依戀
(Resistant-attachment)
/焦慮型依戀
(Anxiety-attachment)

或稱矛盾型依戀、焦慮型依戀。如果小孩在媽媽返回時表現出抗拒,則歸之。他們可能哭著求擁抱,又生氣地扭動身子想要離開母親,有些小孩反應則非常消極,雖然哭著找媽媽,但卻不會爬向她,接近時又抗拒。
根據一些心理學家(Holmes, J., 2011) 的研究發現此類型的小孩的母親/主要照顧者特性為:照顧能力差、不懂得如何滿足小孩的需要、行為不一致。
逃避型依戀
(Avoidant-attachment)
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主要照顧者的存在,有些小孩則完全忽略她,有些表現出互動與逃避交織的動機。當媽媽在房間裡的時候,逃避型的小孩很少注意到她,當她離開時也鮮少出現難過的情緒。若他們真的很難過,媽媽或其他人可以很容易安慰他們。
逃避型小孩的母親/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缺發耐心、負面情緒、不了解對小孩該如何處理、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應。逃避依戀的小孩表現出退縮、孤立、對學習沒興趣、缺乏動機。也不易交朋友。
紊亂型依戀
(Disorganized attachment)
此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。可能出現矛盾的行為或逃避。舉例來說,他們可能會接近媽媽,但不一定會正眼注視她,接近媽媽時又逃避凝視,也可能突然放聲大哭。有些孩子迷惘、情緒平淡或看起來很憂鬱。受到雙親虐待的小孩很可能落在此類。


因為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中「溝通」是與依戀對象的相互言語行為的關係,故比較類似於四種依戀類型中有相互互動的性質中的「安全型」及「不安全型(焦慮型)」;「信任」是與依戀對象的互相了解關心與信任,也是屬於受測者與依戀的相互關係,故也歸類於「安全型」及「不安全型(焦慮型)」;「疏離」則是說對於依戀對象感到無助、疏遠的過程,因此比較像依戀類型中的「不安全型依戀(逃避型、紊亂型)」,由於紊亂型的受測者行為較無一定規律,不過也含有矛盾或逃離的行為,因此也歸於「疏離」中。

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

生物課中的生涯教育

生涯教育目標:


  1. 瞭解自己,培養積極、樂觀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、價值觀。
  2. 認識工作世界,並學習如何增進生涯發展基本能力。
  3. 認識工作世界所需一般知能,培養獨立思考及自我反省,以擴展生涯發展信心。
  4. 瞭解教育、社會及工作間的關係,學習各種開展生涯的方法與途徑。
  5. 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,培養組織、規劃生涯發展的能力,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。

國中階段 分段能力指標:


1-3-1探索自己的興趣、性向、價值觀及人格特質。
2-3-1認識工作世界的類型及其內涵。
2-3-2瞭解自己的興趣、性向、價值觀及人格特質所適合發展的方向。
2-3-3瞭解社會發展階段與工作間的關係。
3-3-1培養正確工作態度及價值觀。
3-3-2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工作世界的資料。
3-3-3培養解決生涯問題及做決定的能力。
3-3-4瞭解教育及進路選擇與工作間的關係。
3-3-5發展規劃生涯的能力。


融入生物科的方式:


  1. 實作課程
「整體學生竟有高達39%的比例都沒做過科學實驗」
1-3-1
2-3-2
3-3-1


  1. 科學史
(1) 科學家故事
面對課程裡的科學史,我們太習慣直述科學家的成功結果,彷彿這些人就是天生就該成功,他們的失敗和努力過程,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,但是那些也是最感動人心的部份。面對失敗是否就該放棄逃開?在教科書裡的科學家雖然少(虎克、孟德爾和達爾文、還有一個一直被罵的拉馬克),難道他們都是一帆風順的嗎?講授科學史除了幫助科學學習之外,在價值觀的形成,也是很重要的一環。
(以上文字引用自"阿簡生物筆記" http://a-chien.blogspot.tw/2014/03/blog-post_5842.html)
3-3-1


(2) 生物科學技術發展史
例如:農業發展
2-3-1
2-3-3


  1. 認識科學家(或科學相關職業)


活動一:看看求職廣告中有哪些自然科學類職業?(分組或個人)
將職業所需能力與學校所學做對照
2-3-1
3-3-2
3-3-4

活動二:科學家長甚麼樣子?
先請同學畫出想像中的科學家 (刻板印象),並於科學演講、校外參訪、活動一作業進行過後,再請同學畫出想像中的科學家,比對前後差異。
2-3-1



參考資料